【译文】
游说之士既能帮助君主整顿朝纲,明确君臣之间的职分,又能帮助其治理民众,使之安居乐业,这就叫作“揵而内合”。如果遇到君主昏庸不理政事,臣子胡乱行事而不觉悟,那就要考虑隐退而不为之谋划;如果遇到自鸣得意、不能虚心接受别人建议的君主,就要对其假意恭维赞美,以钓取其欢心,然后观察其是否有变化,再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君主主动来征召自己,便接受任命,尽心辅佐君主,并在其中实现自己的志愿。如果自己想要隐退,离开君主,就对外伪称要是自己留在其身边,将会给他带来危险。总而言之,在游说时,或去或留,要做到像圆环一样灵活变动,依据实际情况随时变化,任凭谁都不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要能做到这样,就可以说是懂得全身而退的根本法则了。
抵巇第四
题解
“抵”,堵塞、弥补。尹桐阳曰:“‘抵’字当同‘坻’,堵塞之谓。”“巇(xī)”,缝隙、裂缝。“抵巇”从字面讲就是堵塞或弥补缝隙。陶弘景注:“抵,击实也。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方其衅隙而击实之,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犹是也。”意思是,墙壁有了缝隙就有可能会崩塌,器皿有了裂纹就有可能破碎。应该在其缝隙刚产生时就想办法弥补,这样墙壁、器具才不会愈加崩坏。但是如果真的到了不可补救的时候,就要趁机除去,加以更换,以免带来更大的损失,人事也是如此。陶弘景的注释应是基本符合《鬼谷子》的原意的。萧登福也说:“抵巇篇即在教我们如何去弥缝事情的缝隙,使事情免于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