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五十九卷,梁萧子显(489—537年)撰。萧子显撰《南齐书》的过程,《梁书》本传所记极为简括,只说他“又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南齐书》包括纪八卷、志八篇十一卷、传四十卷、序录一卷,序录已佚。它记述了萧齐皇朝23年间的历史。萧子显撰《南齐书》,继承了齐、梁史家檀超、江淹、熊襄、沈约、吴均关于齐史的体例和旧稿,志的部分得力于江淹《齐史》十志颇多。
《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分记南朝梁、陈史事,唐姚思廉(557—637年)撰。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命大臣撰写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贞观十年(636年),五史俱成。姚思廉一人独撰二史。《梁书》含纪六卷、传五十卷,《陈书》含纪六卷、传三十卷。姚思廉之父姚察曾是梁、陈二朝史官,在隋朝受命撰梁、陈二史,未成而卒。姚思廉继承了他父亲的一部分旧稿而撰成二史。
《魏书》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510—572年)撰。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奉诏撰魏史,至天保五年(554年),先后奏上纪十二卷、传九十八卷,以及志十篇二十卷。《魏书》记事,上起北魏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年),下迄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550年),记北魏、东魏两朝史事。其《序纪》,还追溯拓跋族先世二十七代历史。在魏收以前,北魏史家邓渊撰有《代记》,崔浩、高允所撰编年体国史,李彪关于改撰纪传体国史的计划,还有邢峦、崔鸿、王遵业所撰孝文帝至孝明帝的起居注,以及元晖业撰写的《辨宗室录》等。魏收作史,极重门阀,但“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并出现了记载上的遗漏和“不实”。因此,《魏书》撰成后,“诸家子孙”,“众口喧然,号为‘秽史’”[65]。后经“研审”“更审”,两次修改,始成定本。《魏书》蒙“秽史”恶名,即由此渲染、夸大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