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太平天国的大军进入安徽,同年5月又举行北伐,沿途大大打击了长江以北各地清军的势力。在太平军的掩护和影响下,安徽、河南、苏北、山东等地捻党纷纷起义,号为“捻军”。起义之初,捻军支派很多,力量分散,经常被清军各个击破。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情况,1855年各地捻党首领大会于安徽雉河集(今涡阳县),推张乐行为盟主,称“大汉明命王”,各地的捻军都听从他的指挥调遣。这次会议是捻军起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捻军开始从分散作战转变为有统一指挥的联合战斗。结果在战斗中取得很大胜利,初步建立起豫皖根据地,势力波及整个淮河流域,人数发展到几十万。
1856年年底,捻军在河南、安徽交界的三河尖地区与清军作战,而太平军则正在淮河以南桐城、六安等地与清军作战。捻军要巩固豫皖根据地,太平军要巩固淮南地区。从当时的形势看来,只有两军会合才能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张乐行采用了正确的军事路线,毅然率军南下,于1857年3月与太平军在安徽霍邱会师。从此以后,捻军与太平军进入联合作战时期,张乐行正式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太平天国封他为“征北主将”“沃王”。太平天国的后期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与捻军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两支旗帜不同的农民革命军共同战斗,给了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