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偏安之初,庶事草创。《宋书·百官志》叙州秀才,“晋江左扬州岁举二人,诸州举一人,或三岁一人,随州大小,并对策问”。“并对策问”只是制度上的规定,实际上经常荒废。《晋书·陈题传》记其于元帝太兴中上疏称:“昔江外初平,中州荒乱,故贡举不试。宜渐循旧,搜扬隐逸,试以经策。”元帝也有意恢复察举考试。《晋书·孔坦传》:
先是,以兵乱之后,务存慰悦,远方秀孝到不策试,普皆除署。至是,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太兴三年,秀孝多不敢行。其有到者,并托疾。帝欲除署孝廉,而秀才如前制。
后孔坦上疏,请“崇修学校,普延五年,以展讲习”,元帝“听孝廉申至七年,秀才如故”。又同书《甘卓传》:
中兴初,以边寇未静,学校陵迟,特听不试孝廉,而秀才犹依旧策试。卓上疏以为:“答问损益,当须博通古今,明达政体,必求诸坟索,乃堪其举。臣所忝州往遭寇乱,学校久替,人士流播,不得比之余州。策试之由,当借学功,谓宜同孝廉例,申与期限。”疏奏,朝议不许。
知孔坦原请秀孝免加策试五年,元帝令孝廉可七年不试,秀才则照旧策试。但尽管如此,策试之实施依然困难重重。《甘卓传》记朝议不许其奏之后:
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俭辞不获命,州厚礼遣之。诸州秀才闻当考试,皆惮不行,唯俭一人到台,遂不复策试。俭耻其州少士,乃表求试,以高第除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