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1世纪的学校目的:背景与框架
从历史上看,教育的目的或学校的目的总是处于不断地重新界定之中的,从来就不存在静止不变的学校目的。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目的的变革是学校变革的序曲。学校目的的重新界定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各个领域的新发展对于人的素质从而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二是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这两方面的因素在影响学校目的界定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彼此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其中,社会的因素是更为决定性的因素,青少年自身发展需求的认知最终也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基础之上的。除此以外,教育理论家们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目的的理论研究也是影响一个社会或时代学校目的重新界定的重要观念因素。
1.思考21世学校目的所要考虑的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要回答21世纪的中国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必须先从思想观念上对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问题、发展路径等有个大概的认识。从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来说,就是要建设更加富强、民主、公正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发展环境来说,中国社会是在一个不平等的全球化背景下来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一方面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秩序和价值体系带来的冲击或破坏。从发展面临的问题来说,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观和发展方式问题。在发展观上过于强调经济增长,在发展方式上存在着发展与环境、发展与人口、发展与公平等方面的较大矛盾,发展的环境代价、人文代价和社会代价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在对这种片面的发展观和发展实践的反思基础上,决策者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强调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的路径上,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道路,另一方面允许一部分人或地区先发展以来,再反哺落后地区,从而带动全局发展。学校教育要培养的人,从宏观上说,应该是能够反映当前和今后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并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