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寺庙,殿中央供奉了一尊观世音菩萨,旁边另外供奉一尊妈祖神像。有一天庙祝认为台湾妈祖的信仰普遍,信徒众多,于是把妈祖的神像请到中央,把观音圣像移到一旁。有一天,来了一位出家人,看见属于弟子的妈祖坐在殿中,而身为师父的观音菩萨却屈居一隅,违背了伦常,就一语不发把两尊圣像调回原位;第二天庙祝一看,又把神像搬到中间,如此你搬我移、你移我搬地,把原本雕刻精美的圣像都碰坏了。后来观音圣像和妈祖神像终于忍不住说话了:“我们两人本来关系和谐,却因他们不懂空有不二的道理,弄得我们坐立不安,衣服也损坏了。”
有了“空”的包容性,就能无处而不自在,随遇而安了。
§二、如何从“有”了解“空”
如何从千差万别的万象有,来认识寂然不变的自性空?简单地说,就是《心经》说的:“色即是空。”色是物质的意思,空表精神;色是现象,空是本体。“色即是空”是指物质就是精神,现象就是本体,也就是从纷纭变化的万事万物,可以寻觅出一个共同不变的理则。佛教的三法印所阐扬的,无非也是“空”的理则,譬如:
世间没有不变性的东西,世事变化多端,这是“诸行无常”,也就是无常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