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使读者在萧红作品中找到影响骆宾基的因素,在此我将萧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被誉为“东北人民向征服者抗议的里程碑的作品”[11]的《生死场》做一分析:
当年被骆宾基羡慕已极的一件事,就是鲁迅先生为萧红《生死场》写了那篇著名的序言。在这篇序言中鲁迅谈及《生死场》的艺术审美价值时这样表述道:“……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12]
这段论述是对《生死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概括,后来的文学史家、评论者对该作品的剖析还都未超出鲁迅先生这一高度,但是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鲁迅对《生死场》的评述,我想谈谈个人的认识。这大概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骆宾基为什么如此羡慕并欣赏萧红和《生死场》有所启迪。
鲁迅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略图”是指“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在萧红的笔下尚未详尽、细致地展示出来,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一部七万多字的小说里,企图将一个偌大的哈尔滨方方面面地表现出来是绝对不可能的,更何况该书主要描写的只是北方农村。所以我理解这“略图”的含义有些像绘画中的速写,作者只是比较迅速、准确地勾勒出人物的动作神情,甚至只是轮廓,但这绝不是说就不需要讲究结构严谨、疏密适当、突出中心、追求细节。可以说《生死场》是中国现代小说中较为追求结构美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