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到之处,从法国南部的洞穴深处到澳大利亚的礁石海岸,都留有他们对动物的深深执念。在这30 000年间未曾出现任何其他的形象,无论是风景、草木、树林、天空、海洋还是日月星辰——这些事物就在早期人类的身边,对他们的生存也至关重要,却始终未曾出现在画面中。
也许是生动多变的外表让动物显得与众不同。早期的人类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需要迅速地辨识猎物,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生活习惯与外形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创造的图像也体现出了这一点,比如展现冬季厚实的皮毛,或通过各种鹿角来区分年龄[4]。
在狮子雕像后,又过了几千年,另一位工匠在长毛象的象牙上雕刻出了两头驯鹿,它们体形流畅,头颅高高昂起,显然正在游泳。驯鹿身体两侧的线条表明是一头公鹿追随着一头母鹿。丰富生动的细节不仅表明了它们的性别,还标示出它们的品种,即苔原驯鹿。甚至还透露了季候信息:丰满的鹿角与长长的皮毛表明它们是在一个秋天渡河,而鼓胀的眼球表现出它们奋力划水的艰辛与内心的惊惧[5]。只有人与动物朝夕相处才能培养出如此亲密的伙伴关系和精神纽带,才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刻画。同时,这也是人类主宰地位的根源所在。人们将世代积累的狩猎知识存储在图像里,从而拥有了征服世界的优势。